
7月1日
《北京市醫院安全秩序管理規定》實施后
多家市屬醫院落地了風險預警防范系統
和入院安檢制度
為醫患雙方的安全保駕護航
這一個多月以來
新規之下發生了哪些新鮮事?
守護君帶大家一探究竟
安檢雙通道1分鐘通過近30人
上午9時許,首都兒科研究所北門已迎來就診高峰。
“請提前打開健康寶,一家人走一個通道,背包、挎包放在安檢區域……”,雙通道的安檢門和X光檢測儀正在一刻不停地運轉著。安檢門后,兩名身著制服的女安檢員手持安檢儀對成人進行手檢。

水瓶、耳機、鑰匙……經過X光檢測儀時,背包內所有物品影像一目了然。
雖然多了一道安檢,但人流通行的速度卻一點不慢,基本沒有排長隊的現象,平均一分鐘大約能通過近30人。
“有包的過安檢,沒包的直接進,家長把帽子摘一下,謝謝配合!”下午3點,在北京兒童醫院東門主干道上的統一安檢處,引導安檢的提示語在循環播放。長達30余米的長廊入口處,不少家長和患兒一邊排隊,一邊提前掃碼填寫患兒篩查表……
在這里,雙通道智能安檢門可同時實現安檢、測溫和人證比對等多重功能。一旦發現入院人員攜帶違禁品,顯示屏會準確定位物品位置,再由安檢人員進行手檢。
“這樣能減少人員在安檢口的滯留時間。”北京兒童醫院保衛處處長翟敬剛說,為減少對金屬物品的誤判,醫院還提前對安檢門進行了智能設置,使其對手機、鑰匙、指甲刀、皮帶扣等生活類金屬物品“免疫”,遇到刀具形狀的物品時才會報警。
對于“進醫院先安檢”,不少患者家屬都表示贊同。
“之前最擔心安檢以后看病會排大隊,現在感覺速度還挺快的。”一位患兒家長說,“醫院安全了,我們看病才更安心。”
截獲最多的物品是水果刀
在安檢“通關”過程中,各家醫院截獲最多的當屬水果刀。

在首都兒科研究所的安檢處,一位家長的行李箱中被查出了水果刀,安檢員隨即為其做了登記保存。“您離開醫院時可以回來取走。”“從早上7點半到9點半,已經查出了9把水果刀。”首都兒科研究所的一名安檢員說。
近一個月的安檢中,首都兒科研究所安檢處幾乎每天都會發現一些違禁物品,有裁紙刀、剪刀、水果刀、鉗子、扳手、打火機等各種刀具共計407把,其中最多的還是水果刀。首都兒科研究所保衛處處長徐雙印透露,不少家長隨身帶水果刀是想在候診時給孩子削水果吃。
在北京兒童醫院,從智能安檢門7月12日上崗至7月31日,共查出限制品262件,其中水果刀占了近一半,共計115把,另外還有剪刀、鉗子、扳手等。“大多是家里常見的折疊水果刀。”北京兒童醫院保衛處處長翟敬剛介紹。
在北京中醫醫院,一個月以來共檢出了400多件禁限物品,同樣以水果刀、剪刀居多。該院相關負責人透露,安檢中同時檢出的還有500多瓶酒精,“這主要還是跟疫情防控期間大家的衛生消毒意識提升有關。”
對于截獲的禁限物品,各醫院的態度基本一致,除管制刀具須交由公安機關處理外,其他的物品均由醫院暫時保管后,歸還患者。
在北京兒童醫院,過安檢門時,有一位患兒家長褲兜里攜帶的水果刀被查了出來。
“您可以把刀放在暫存柜里。”在工作人員的引導下,記者看到,安檢門一側共有50個安檢物品暫存柜,患兒家長可通過指紋解鎖自助使用。
這位家長說:“我們之前不知道水果刀不能帶進醫院了,扔了怪可惜的,這個柜子很方便,操作也簡單。”

北京兒童醫院保衛處處長翟敬剛介紹,每晚12點,工作人員會對暫存柜進行清理檢查,對到點沒被取走的物品,都會做好登記妥善存放,患兒家長隨時可找工作人員領取。“這主要是為了柜子能循環使用,也防止里面出現有安全隱患的物品。”
一道特殊定制的超寬安檢門除了暫存柜,各家醫院還配套出臺了更多人性化措施。
在北京兒童醫院安檢通道的長廊里,最新搭起的白色頂棚專供患兒及家長遮陽避雨,棚子頂部還裝有風扇;由于院子里綠植多,蚊蟲也不少,草叢里、安檢通道等處都添置了滅蚊燈。
醫院每天都有急危重癥患者,為此,北京兒童醫院設定了“急診患者優先安檢”的規則。此外,在患者通行的安檢通道南側,還有一條醫院的應急通道。

采訪當日,一輛河北牌照的120急救車直接開進應急通道,保安當即開門放行,并通過對講機通知急診大廳。很快,手持安檢儀的保安人員便迎著救護車上前……
“安檢員會在不影響患者治療的情況下,對其進行安檢。”翟敬剛表示,為確保急診患者優先通行,醫院已對保安人員進行了初步培訓,他們可準確篩出屬于急診搶救的患兒。
在北京中醫醫院,6個安檢門分別分布在門診、急診、住院部、紅樓以及明醫館。其中急診與住院部所設的安檢門均向廠家提出了“特殊定制”需求——寬度為1.1米,比普通安檢門足足寬了大約40厘米,目的就是為方便急危重癥患者的擔架床快速進出。
40厘米的差別背后,是院方為將政策落地做出的努力,對上遵守規定;也是他們的專業、細心、妥帖和人性化,對患者考慮周到。
一鍵報警器啟用頻率更高了“請保安人員趕快來一下!”不久前,首都兒科研究所監控中心的值班人員接到血液科醫生的報警求助。
觸發這次報警的是一通恐嚇電話。一名之前在首都兒科研究所住過院的血液病患兒當天沒能約到床位,盡管醫生已再三表示過段時間可能會有床位,但家長仍不依不饒,一度揚言,“現在要不是和諧社會,我就有可能要你的命……”
當事醫生很警覺,不但對通話錄了音,還第一時間按下了一鍵報警器。
“收到!”監控中心的值班人員接到報警后,迅速通過對講機傳達命令。不到1分鐘,離現場最近的保安員緊急到位。由于一鍵報警器和醫院警務工作室聯動,公安人員也及時介入,并很快啟動調查程序。
經公安人員批評教育,這名患兒家長承認自己一時激動,口不擇言說了氣話,并向當事醫生道了歉??紤]到家長年紀較輕,又因孩子患有重病情緒急躁,醫院并沒有進一步追究。
“最近一個月,醫院的一鍵報警器的使用次數為98次,頻率明顯提高。”首都兒科研究所保衛處處長徐雙印表示,有些醫患糾紛,放在以前,醫生們往往不太在意,現在大家的警覺性明顯提高,也因此堵住了不少安全隱患。
目前,首都兒科研究所共安裝一鍵式報警器260臺,主要分布在門診樓、科研樓、病房樓及傳染科等重要科室,以及護士站、公共區域電梯廳等處。
在個別醫院,一鍵報警器的誤報時有發生。以首都兒科研究所為例,醫院每天接診的患兒數量很多,在候診時,經常會有一些調皮的孩子出于好奇按下一鍵報警器,導致誤報發生。目前,首都兒科研究所已在一鍵報警器處張貼了警示標識,用以提醒廣大家長、患兒不要隨意觸碰。
安全舒適的就診環境,是醫務人員和患者共同的需求。良好的安檢制度,能在安檢的同時確保就診效率、照顧到患者的實際需求。另一方面,醫院良好的安全秩序也反映了整個社會安全秩序的維護水平,而這,正是醫患雙方互信理解、共同努力的結果,是和諧社會的一個最美反映。
來源:騰訊網:京城健康守護者